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

更新时间:2022-05-02 14:36:02点击:81329 网站优化

(一)项目背景:

201611 30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基于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的时间知识和实践的体系,在传统时代扮演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指针作用,同时又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内涵,有丰富的节令性活动,产生了诸多有特色的饮食习俗等,与民众娱乐、饮食、身体养生等紧密相关,深深融入了人们生活之中。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但是,目前的一些现象令人堪忧。有人曾在城市地区对小学生和成人做过二十四节气知识的相关调查,成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知之甚少,小学生知道的相对要多,但也仅限于名称,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用途、特点等都不清楚。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出现了“边缘化”危机。据了解,目前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大多是从科学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其文化价值。对它的教育价值的研究很少,更是很少有学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本研究旨在发掘二十四节气中的教育价值并尝试将其融入小学校本课程。

(二)项目目标:

使小学生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传统文化也作为一个途径使小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

1、营造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创新性的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3、创新性的开发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

4、围绕经典节气,结合各科特点,实施教育特色活动。

5、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6、利用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建立有效开放的共享机制。

(四)项目思路:

1、学校利用教学楼楼梯,图文并茂地诠释二十四个节气基本知识。每天校园观察时段,由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学习,对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知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将校园写翠园布置成传统文化展示园,以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为主体,结合唐宋八大家和传统节气文化,对学生创作的传统节气画作和书法作品进行展示。

3、校园小报版面设计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并刊出一些学生撰写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优秀文章。

4、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每个班级开辟文化长廊,内容是二十四节气手抄报、传统文化手抄报等。

5、凝练节气精华,利用电子班牌、LED显示屏、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再现节气特点。

6、将二十四节气纳入课程,联合书法、美术、国学、经典诵读、阅读等课程,逐步培养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与理解。

7、定期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研讨会,成立二十四节气非遗主题教育课题小组。

8、以“小手拉大手”形式,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定期设立节气家长开放日活动,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增加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六)项目成效: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普及24节气科普知识,增强学生和家长对24节气的活动兴趣,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局面基本形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开展24节气活动,更加了解节气与饮食、健康、民事的关系、传统习俗更加清晰,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预期成果:

1、撰写完成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校本课程。

2、成立“二十四节气非遗主题教育”课题组,并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

3、围绕“节气”开展相关活动,建成一间“节气博物馆”,存放各类节气活动作品及影像资料。

4、将二十四节气穿插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让节气活动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5、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力,呼吁社会一起传承传统文化。

 

二、项目(课题)的考核指标(500字以内)

评估方法:

1、编写《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此教材分为《春暖花开》、《夏日炎炎》、《一叶知秋》、《冬日之阳》4个单元,共24个篇目,对应24个节气。每个篇目都配有文字校本和微课堂视频,涉及文学、科学、健康、艺术、社会五大领域。

2、成立《二十四节气》非遗主题教育课题小组。每月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研讨会,提高教师组织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使“二十四节气”活动在学校高效开展。出台《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二十四节气技能考核方案》。出题考试,对全体教师进行技能检查。做到人人熟记、人人理解、人人考核过关。

3、实施一年后对学生进行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测试,检测学生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

4、围绕“节气”开展相关活动,建成一间“节气博物馆”,存放各类节气活动作品及影像资料,供全校师生、家长参观。

5、将二十四节气穿插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让节气活动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6、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力,呼吁社会一起传承传统文化。

7、每学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看大家对课程的认可和满意度。

三、项目(课题)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14月—7月)

1、召开课题组人员总调动会,给每位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

2、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收集、整理当地二十四节气文化资源,汇编成学习包,完成申请论证;

3、与顾问团交流沟通,确定讲座、访谈、参观、指导课题研究等事宜。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培训,是课题组成员掌握使用科研方法的要领;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制定课题实施工作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19月——20221月)

1、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主持人完成制定本课题校本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围绕课题目标,针对课题内容,各个子课题主持人完成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

3、完成撰写《二十四节气非遗教育校本课程读本》初稿及校稿,请顾问团领导、专家协助审稿修改完善,定稿印刷。发放给师生开始研究实验,写出调查报告、子课题的研究报告;

4、实施二十四节气非遗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完成收集文献资料,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制作公众号、诗文、手抄报,撰写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中期报告和工作报告;

5、各子课题举行开题论证会,全部进入实施阶段。课题领导小组加强督导协调,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方案,确保各个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完成撰写中期报告、典型案例、网站初建、校本教材读本初稿等(20223月——20227月)

(三)结题阶段:20229月——20233月)

1、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2、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申请结题。

推荐阅读